圖片新聞
第三十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開幕
中國科學院展示300余項農業成果
9月19日,以“土壤健康與糧食安全”為主題的第三十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簡稱第三十屆楊凌農高會)在陜西楊凌開幕。
第三十屆楊凌農高會開幕。楊凌農高會宣傳部供圖
本屆楊凌農高會由農業農村部、科技部、商務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和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邀請烏茲別克斯坦擔任主賓國、山東省和湖南省擔任主賓省,陜西省榆林市作為主題市,會期將舉辦會議論壇、展覽展示、招商投資和宣傳推介等四個方面的活動。會期同時舉辦2023年全球土壤健康論壇。
巡察、參觀中國科學院農業科研成果展示區。 王靜 攝影
在會議論壇方面,安排有開幕式、2023年全球土壤健康論壇、中國—中亞農業部長會議、中國(楊凌)—非洲之角國家農業合作交流會、2023農業科技創投峰會、第六屆楊凌國際種業創新論壇、2023鄉村振興(楊凌)論壇、商標品牌賦能高質量發展論壇、第十七屆楊凌國際農業科技論壇、第八屆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年會暨第二屆上海合作組織國家農業大學校長論壇、第三屆農商銀行董事長圓桌會共11場活動。其中2023年全球土壤健康論壇是今年農高會的主論壇,2023農業科技創投峰會是全國首次圍繞農業、科技、金融對接合作舉辦的一次會議。
在展覽展示方面,通過線上線下融合、館內館外結合方式,全方位展示國內外農業科技新理念、新成果、新裝備、新應用、新模式。主展區共設置4個室內展館和2個室外展區,主要舉辦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展、農業科技示范推廣應用展、國際農業交流合作展、國際農業智能裝備展、農業中小企業展、農業特色產品展??萍疾康?個國家部委,北京市、山東省、湖南省、浙江省等32個省(市、區)以及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以色列、荷蘭等49個國家共1500多家企事業單位參展。其中上合組織9個成員國以及德國、韓國等14個國家設獨立展區,會期舉辦烏茲別克斯坦國家館開展儀式。農業技術田間推廣展設置在楊凌示范區全域,安排多個田間參觀點,將直觀展示農業技術集成、良種繁育、智慧農業、設施農業、節水灌溉、土壤改良等方面的示范推廣應用成效。
云上體驗展依托云上農高會平臺,通過3D虛擬導覽沙盤、VR展廳等,開展云上展覽展示、活動直播、洽談交易、管理服務和宣傳推介等活動。
中國科學院參展的用于噴灑農藥防控農業病蟲害的“全域感知智能無人機”。張行勇 攝影
與會人員參觀了解中國科學院參展項目情況。張行勇 攝影
地方展團展示的依靠科技創新支撐發展的名特優主導農業產業產品。張行勇 攝影
安徽省農業科技企業展示的果蔬智能嫁接機,可準確高效完成蔬菜育苗過程中嫁接作業。 張行勇 攝影
農業科技專家為農戶開展技術咨詢活動。張行勇 攝影
中國科學院參展本屆楊凌農高會的主題為:創新賦能農業強國,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共展示相關農業成果300余項。其中,各類實物展品上百項,集中展示了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的黑土糧倉和東生大豆新品種選用與推廣、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鹽堿地綜合利用、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耐鹽堿作物選育與相關種植體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發的大馬力智能農機等集中力量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方面的成果。這些成果運用科技力量筑牢“黑土糧倉”,為重度鹽堿地上植入高產東升大豆的種子芯片;以綜合農藝管理調控實現濱海鹽堿地養分增效、在鹽堿地種植基因改良作物為我國糧食安全及鹽堿地綜合利用提供國家戰略,將農業生產從“機械化”提升至“智能化”等方面做出了一批創新性成果。
另外,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聯合陜西省科學院在陜西省開展農業生態領域建設,也重點展示秦嶺生態安全研究的基礎研究平臺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圍繞“良田、良種、良法”開展以現代(綠色)農業特色技術攻克種源“卡脖子”技術、開展小麥、特種玉米等新品種選育及加快“育繁推”一體化發展、植物線蟲防控的項目進展或取得的效果,等等。
據了解,楊凌農高會創辦30年來,已累計吸引來自全國34個省(區、市)以及俄羅斯、法國、荷蘭、澳大利亞、新西蘭、以色列等70多個國家、地區的上萬家涉農企業和科教單位參展,3300多萬客商和群眾參展參會,參展項目及產品超過18萬項,發布推出科技成果和專利12600多個,累計促成投資與交易額超過1萬多億元,深受廣大農民、科教工作者和涉農機構、企業的喜愛,被譽為中國農業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